超融合

产品中心 > 基础架构 > 超融合

超融合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超融合(甚至超超融合)在本地很容易实现:将计算、网络和存储都集成在一个设备内,并且通过它由供应商预先配置好且差不多到手就可以使用。 [1]  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终极技术途径。HCI类似GoogleFacebook后台的大规模基础架构模式,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超融合架构(Hyperconvergence Infrastructure, HCI)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简单的说就是物理服务器上运行虚拟化软件(Hypervisor),通过在虚拟化软件上运行分布式存储服务供虚拟机使用。分布式存储可以运行在虚拟化软件上的虚拟机里也可以是与虚拟化软件整合的模块。广义上,除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超融合架构还可以整合网络以及其它更多的平台和服务。当前业界普遍的共识是: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层和虚拟化计算是超融合架构的最小集。 [1] 

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是超融合的核心。分布式存储解决了集中式共享存储应用在虚拟化场景里的问题:

l  基于传统集中式共享存储的架构 :

l  异构硬件,成本高,升级困难

l  集中式存储架构,存单点故障风险

l  存储控制器数量有限,无法扩展

l  无法充分发挥 SSD 性能,I/O 易成瓶颈

l  管理运维复杂 

 

超融合平台特征:

基于 x86 通用硬件平台,软件定义存储

在通用的 x86 架构下,借助 SSD10 GbE 网络等高速硬件,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存储池化、快照、克隆、分层、精简配置等企业级的数据功能。

按需水平扩展

Share-nothing 的架构设计,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弹性水平扩展,整个集群无扩展瓶颈。

统一的管理平台

虚拟化计算和存储在同一个平台进行管理,管理员在同一套平台下进行性能、容量的监控,问题排查等运维工作。

简化交付

交付简单,通常软硬一体机能做到插电即用。软件交付方式也能在内较短的时间(通常 1 小时内)完成集群安装和部署。

 

超融合基础架构

l  超融合架构 :

l  基于通用 x86 平台,成本可控

l  分布式架构,无单点故障

l  软件定义,灵活升级

l  智能 HDD/SSD 混合存储,极致 I/O 性能

l  统一管理平台,简化运维

 

超融合架构优势

l  以软件为核心,软件定义存储数据中心

l  通用的x86节点融合了存储、计算、网络、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

l  分布式存储架构,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横向扩容

l  高度自动化,部署、维护简便

l  众多节点组成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分配资源

上一个: 存储
下一个: 服务器